发布了一张金句卡。
有心的朋友们看到这张卡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这明明就是一张「金句卡」,为什么还打上「任意卡」的标签?
这次给大家分享一下这张金句卡是如何得来的。
最早在阅读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的著作《新异化的诞生》一书时,被这本书的译者前言给震撼到了,一般译者前言大都是讲述自己作为译者身份对译作的翻译之路的过程讲述,标题一般往往都是「译者前言」四个字,而这本书的译者前言居然增加了七个字「一本书,两种读法」 —— 初看这七个字就隐隐感受到译者的霸气。
《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是一部讨论现代社会的生活质量出了什么问题的著作。这虽然是一本篇幅不算长的书,但内容却颇为丰富。其中一项丰富之处在于,它至少适合于两种读者,从两种角度来阅读。一种是喜欢有点学理内涵,但又无力消化艰深内容的普通读者;另一种是喜爱钻研社会理论的专业社会学家。当然,不同的读者用不同的读法来品鉴这本书,滋味就会不太一样。
试想,一个译者对自己所翻译的著作,一上来就明确指出本书所适合的人群与对象,似乎映射出此人身份绝非「译者」所能涵盖?
这是何等的比重与权重!
再看21页的译者序,居然引用了14篇参考文献!
细看文献[3],居然还有译者自己发表的3篇研究文章!
由此基本可以推断出,译者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研究学者」。
所以快速搜寻一下此人的生平:
(以上援引自南京大学的师资队伍@)
继续搜索发现他也出版了一本与「时间」有关的著作 —— 《社会的时间:形成、变迁与问题》。
而在阅读《社会的时间:形成、变迁与问题》的过程中,让我对「时间」这个耳熟能详的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知,不过这是后话可以后面再慢慢展开。在判断核心章节有第五章的时候,我发现在第五章开头,作者谈到了一个与加速时间相关的故事:
在阅读这一段时,我不禁书写了一个旁批
哈,又入一本书!
所以现在可以发现,我这张金句卡的由来是:
《新异化的诞生》→ 译者前言 → 译者 → 《社会的时间》→ 《默默》(《社会》书内名)→ 《毛毛》(译本名)→ 金句卡
-
他居然还这么年轻帅气
-
-
《社会理论二十讲》(已出)
-
-
只可惜我不是南京大学的学生,无法听到郑教授的演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