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在阅读《社会资本》时,序言部分有这么一段:

初读起来,上面的这两段话比较难以理解。但其实这两段话说的正好与《这才是心理学》中提到的科学三原则类似。咱们尝试拆解一下。

不过在拆解之前,可以先行闭上眼睛,想想斯坦诺维奇对于科学三原则的描述是怎样的?如果一时间想不起来,可以想想为什么想不起来?有没有在学习之后主动使用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我现在就可以通过打字的方式进行一次记忆提取:

科学三原则:

1.实证主义 → 通过直觉器官(耳鼻眼口手等)进行系统观察而感知到的信息,规避基于直觉、先验推理、启发式的结论。

2.同行验证 → 规避绕过公信力的科学学术期刊,规避同行专家验证,而是通过大众媒体传播、非同行证明或相互吹捧

3.可证伪 → 有可以被重复实验验证的可能性进而可以质疑、可以提出反向证据的可能性。

相关卡片参见:

咱们回到这两段,先看第一段:

它其实采用了一个「要么…要么…」的句式:

  • 第一个「要么」说的是概念存在的根本价值在于它的独创性,如果是对已有概念完全重复解释,这个概念则无存在的必要。

  • 第二个「要么」就与《这才是心理学》中科学三原则类似了:

    它是否被接受取决于学者们为厘清和展示它在概念和实证方面的潜力而做出多少努力。也就是说,对一个概念的认可是一种智力创造和社会过程。

这里面有「实证」、「智力创造」、「社会过程」三个关键词。

  • 「实证」对应的是科学三原则中的第一个原则中的「实证主义」

  • 「智力创造」对应的是科学三原则中科学验证的原则二中的「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的过程。

  • 「社会过程」对应的是科学三原则中由理论提出者、理论验证者之间的相互协作的过程。只不过林南教授是由社会学的角度来谈及的。

再看第二段:

很明显,我们看到这一段的描述非常贴合科学三原则的第一原则「实证主义」,以及科学理论「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修正假设」的不断更新与迭代特征。

虽然《社会资本》是一个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在谈社会资本的定义、测量、激活、研究与实践,但其角度却依然与是《这才是心理学》中谈及的科学立场不谋而合,从这个维度我们可以捕捉到专家的内隐知识其实有类似之处。而我们学习《这才是心理学》、学习《社会资本》都是在不断向专家的这种内隐技能不断靠近。

Ref

《社会资本》@林南

《这才是心理学》@斯坦诺维奇

Changelog

220123 21:34 1.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