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由于要做目标达成的实践版课件,我打开《深度数位大扫除》整本书,整本书一共分成「基础」与「实作」两个部分:

我计划开始从「实作」部分开始阅读,但是,直到第一小节读完,我才发现自己依然进入了「自动化」的阅读模式!

一开头,文章提到美国白宫到武装部队退休之家的路线描述:

阅读起来比较轻松与自然,过程中只是把一个关键句子标记

这一点上我自认为做的不错,因为我知道阅读中的大量划线其实是一种阅读错觉。但直到这一小节最后,我发现自己开始增加了荧光笔的使用频次 —— 最后结尾的一段话我划了两句!

这时我开始反思我的阅读进程,我重新翻到这一小节开头,我发现,在这一小节开头就有「独处救国」的标题:

然而,我却出现了视而不见的情形!

就如同黑猩猩实验所说明的,我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正文开头的细节上,而完全忽略了被加粗加大的标题字体

这是一种非注意盲视,是指即便某个刺激物是清晰可见,但依然察觉不到它的情形。

反过来试想,如果我首先关注的是标题,我可能就会向自己提问:

  • 「独处救国」是什么意思?

  • 作者想表达什么?

进而进行阅读之前的先行思考模式,进而掌控自己的阅读进程,比如可能快速翻到这一小节结尾去判断自己的预设,而这样的阅读模式才能使我大脑对这一小节内容掌握的更加深刻与精准,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学习。

当我采用抽样阅读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有更多可以提前判断「实作」章节主要内容的素材,比如封面上就有关于「独处」这一概念的反向说明:

再比如「前言」中也明确提到实作部分的主要内容:

所以,无论如何,我都可以从被动阅读走向主动阅读,我有这个能力。从理论上来说,我认为自己不太可能出现这种自动化阅读模式,但事实还是发生了。

追溯原因可能有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抽样阅读的习性尚未形成,换句话说这种阅读模式依然没有成为我的内隐记忆,所以我依然需要进一步的练习;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我昨晚的睡眠有问题导致大脑更容易被简单可行的操作引导。

不管是哪种情形,我都需要更加敏感的觉察与改进。

定期提供大脑安静的空间与时间,以支持有意义的生活。

—— 《深度数位大扫除》

发表评论